Tuesday, September 12, 2006

◎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導引法『發心』---開示2

頂禮尊貴的上師 第五世卓千格曼仁波切

(上師開示凡未經灌頂、口傳者,文內儀軌部份開示可以閱讀、但請勿隨文觀修。)


◎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導引法
『發心』---開示2


( 續上)

...不管我們講“菩提心“或者是“四無量心“,這些都是我們內心的一個善品類、就是善心。只要我們內心當中能夠擁有一個善心,我們內在就能夠自然的獲得安樂,在這裡仁波切他說再講一個過去的典故給你們聽,過去曾經有一對母子,這對母子有一次在河邊的時候,突然之間有陣大水捲來,大水來就把她們母子捲走了沖到水裡邊,在她們落水的時候,這個媽媽她心裡面就想到說:「啊!糟糕了!這次掉落水裡面可能要滅頂了,我死掉沒有什麼關係,但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安全,能夠平安的上岸。」另外那個孩子呢?那個孩子心裡想的是說:「沒有關係!我即使自己死掉沒有關係!但是我希望我的媽媽能夠安全能夠平安的渡過。」之後這2位被水帶走了以後就都不幸淹死了。可是因這對母子在臨死之前,都懷著一個希望對方能夠脫離痛苦,能夠獲得快樂的這種慈悲心,所以這對母子死了以後,都往生到天界去了。

還有另外一個典故講到曾經有一次 1個船伕跟6位僧眾一起渡船,他們要渡過一條河。當船伕把船擺渡到河中央時,遇上一陣洶湧急流,船伕想到說除了他一人還有6位僧眾,如果7個人都在船上很可能就過不了河,要是有人懂得水性,先游過去的話,那這樣船減重之後可能就有機會過的了河,當時船伕問6位僧眾:「請問一下!各位當中有沒有人懂得水性…會不會游水啊!如果有人會能不能先游過去?因為船太重了划不過去。」當時一問之下,這位也說他不會、那位也說不會游,6人都不會游泳。那這船伕心裡面想,那這樣子糟糕了,如果7個人沒有辦法過的了河,大家都會死掉。所以船伕心想與其大家都要死掉,我自己先跳下去,讓其它6位僧眾幫我划過去,這樣說不定還有機會。所以當時船伕心裡這樣想決定之後就跳下去,跳下去之後卻沒想到自己不會游泳,他跳下去以後因為內心只有希望別人獲得快樂的善心,所以他跳下去即使不會游泳,當時就剛剛好有一個水流,把他帶到另外一邊把他沖上岸,當時不但船伕自己本身沒有失去生命死去,天空還感得為他現出了彩虹並且同時落下很多的花雨。

除了善念會得到善果以外,惡念也會得到惡果,在這裡又有一個譬喻、一個故事。講到以前曾經有一個乞丐,這乞丐想往當地國王所在的王宮那裡去,去的時候乞丐看到王宮種種莊嚴華麗,富貴堂皇的景象。乞丐心裡就想:「有機會能夠當一個國王挺氣派的,要是我也能像這樣多好。」他一邊走著、走著就在夢想要是說這個國王哪一天不小心被人家砍了頭,由我來當國王的話,我就能享受這一切,夢就越做越大,乞丐就這樣邊走著、邊夢想著,之後到了一個地方在路旁睡著了。當時剛好不巧,他們的國王出巡,國王駕著馬車隊從附近駛過來,結果因為乞丐正睡在路邊草叢裡,結果馬車經過草叢時一不小心就把乞丐的頭碾斷了,因此這個果報是從乞丐的惡念而來。因此不但善念能生出善報善果,惡念也會導致一些惡果的。

以善念來講,如果說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中,都能夠去保持內心當中善念的話,相信我們一定能夠獲得善的果報,如果說我們內心還不顧因果的去懷著種種的歹意的話,那將來惡的果報啊,我們也將是百分之百逃不掉的。好比說我們從最近的一些事情看得出來,你去看現在的美伊戰爭,伊拉克的總理海珊,你看海珊不可一世本身是伊拉克最有權勢獨攬一切,權勢財富都擁有極大的人,可是因為他內在的動機,懷著不軌的意圖,怎麼料到天有不測風雲,總是有他意料不到的地方,現在美國去伊拉克打戰的時候,除了把海珊的所有宮殿毀壞佔領之外,還四處搜捕海珊。海珊幾乎是不曉得要逃到哪裡去,也只能說躲躲藏藏的過生活。所以以一個“惡“的行為來講也斷然是需要遭受惡的果報的。

以菩提心來講可以分成 3類菩提心的發心,這3類來講第一個是「如國王一般的發心」,第2個叫做「如船伕一般的發心」,第3個叫做「如牧人一般的發心」。在這3類的發心裡面他分別是上品、中品、下品。首先如國王一般的發心就是屬於下品的發心。這種的發心就像是一位國王他要去出巡或帶兵出征的時候,這國王就是在最前面,在旁邊有大臣、將軍還有部屬士兵、臣民,以「如國王一般的發心」就是一個人內心想我先去成佛,好像我當國王這樣。成佛以後我再帶領其他的眾生去就成佛果。像這樣子的發心就叫做「如國王一般的發心」。

第 2個中品的發心,這個發心就是「如船伕一般的發心」,就好像船伕要過河,過河時跟他同行的那些人,基本上是同樣能夠到達對岸的。「如船伕一般的發心」所說的就是要是一個人他內心裡發心是希望我能夠去修持並帶領眾生大家同時一起成佛。這種的發心就是叫作「如船伕一般的發心」。

第 3個上品的發心,就是「如牧人一般的發心」。牧人一般就是會先驅趕那些牛羊,把牠們先驅趕在前讓牠們先走,然後牧人殿在後頭看有沒有財狼虎豹來襲擊這些牛羊,就是先讓牛羊平安的到達之後牧人才會跟著到達。「如牧人一般的發心」所講的就是說一個人他內心裡發心的願是希望說能夠先讓眾生去成佛,他自己才要在後面來成佛。這種的發心就是叫「如牧人一般的發心」。如此的發心以上3類發心當中是屬於上品的、最好的一種發心。

發菩提心可以分成 2類,1種叫作發「世俗菩提心」。另外一種就是叫作發「勝義菩提心」。以世俗的發心來講,它又可以分成 2類,一個是「願菩提心」,一個是「行菩提心」。

所謂的「願菩提心」是立誓求得果位的一種心、立誓要求得果位的心。所謂的「行菩提心」是立誓修持因位的一種心。2種都是發誓,一種是我立誓要證得果位,這是「願菩提心」。「行菩提心」就是我發誓立誓行持因位,去行持能證得佛果的因、的這種心。

以「願菩提心」來講簡單的解釋就是為了能夠利益一切眾生,能夠讓一切眾生獲得究竟得佛果,我要去成佛。他發誓的目的就是能夠成佛、立誓能夠證得果位。

「行菩提心」所講的就是發誓為了能夠利益眾生,讓眾生能夠成就究竟的佛果,我要去修持菩薩行。因為菩薩行才是能夠成就佛果的因,為了能夠證得佛果,所以我發誓要去修持。

一個是心裡面我發誓將來想要得到這樣的果位,但是這種只是希望而已(指「願菩提心」﹚。發誓現在要去修持菩薩行以將來能夠證得果位的那種心,這就叫作「行菩提心」。(註)

這 2種菩提心當中是以「行菩提心」較殊勝。

以菩提心來講真正的修持就是心裡面沒有升起的就讓它升起,比如說之前對菩提心不了解、不熟悉,我要想辦法修持讓它可以升起。這種的修持並不是說好像所謂的菩提心就是這樣的一種心,那樣的一種心我聽聽看,就算了。這對我們沒有幫助!你要讓心裡面真正能夠升起,你就是要努力。在它沒有升起以前我努力地去升起。這是過去很多祖師所講授下來的一個修持菩提心的重點、主要的重點。



-(按;以下開始進入儀軌)上師開示凡未經灌頂、口傳者,文內儀軌部份開示可以閱讀、但請勿隨文觀修。

我們一開始修持“菩提心“的時候要先觀修前面皈依境,跟我們上次在講“皈依“的時候觀修方法是完全一樣的,照這樣去觀修。首先皈依境觀想好以後,接下來觀想所有一切眾生在我們左右,這些等虛空的眾生,沒有一個過去不曾經是我們的父母,不曾經是我們的母親,既然他們都曾經是我們的母親的話,他們對我們的那些恩德,照理講就像此世的母親一樣的,那我們想想此世的母親對我們有怎樣的照顧,怎樣的養育之恩,你看從小我們呱呱落地開始,她怎樣去撫育我們,怎樣讓我們可以豐衣足食,或者教育我們她付出多少的辛勞跟血汗,如此一一的去思惟觀想以後,所有一切眾生過去都如此世的母親這樣地照顧我們。接下來這些如母的眾生因為受到愚痴的障蔽,恆常的都是在造作惡業,恆常的都是在輪迴當中受苦,他們即使是希望離苦得樂,因為他們沒有機會接觸佛法,沒有機會遇到可以付法的上師,沒有任何的因緣可以修持佛法。即使他們想要脫離痛苦,他們也不知道要怎樣脫離,所有的這些眾生都在受著輪迴的種種痛苦,我希望他們能夠從這種痛苦中脫離出來。以如此的思惟先在內心升起慈悲心,然後接下來就開始唸「火種種顯現水月幻化像 .......」等儀軌文。

對於儀軌文仁波切說他先稍微解釋一下這個辭義,這個辭義中有講種種顯現(原文:「火種種顯現水月幻化像」),種種顯現所講的就是所有一切輪迴當中萬法它的顯現,你所看到所經驗的這個世界種種現起,這現起好像什麼呢?我們眾生會認為它是實在的,它其實就像是水中的月影一樣,它不但像是水中的月影也像是牆壁上的畫,牆壁上的畫雖然是有看到景象顯現,可使它卻不是實有的。水中的月影也一樣雖然看得到水中有一個月影可是水中並沒有一個真正的月亮存在。它所講的意指如此!

第 2句「輪迴相續漂泊眾有情」這個輪迴本身的種種現象它是虛幻的,它不是實有、實在的,眾生因為無明認為是實在的,因為如此的執著所以導致眾生在輪迴當中流轉就像水車不斷地從一圈再轉一圈不斷地轉,只有在同樣的地方轉來轉去而已,眾生就是像如此的在輪迴當中流轉。

「自心光明法界中休息」這句話就是說,所有的眾生恆常在 3界六道中從一個地方生老病死,然後投生到另外一個地方,如此這樣流轉來流轉去,基本上這情況是我們眾生現在的處境,這裡所講的自心是我們自己內心的本覺,它本身其實是“體性空、自性明“的。但眾生不了解,因為不了解而輪迴流轉,如果眾生有一天能了解它的內心體性是空的,自心是明的。從明空雙運當中能夠了悟的話,那眾生就能夠從輪迴當中解脫出來。所以下面這講的“光明法界中休息“為什麼能夠在法界中休息?就是眾生能夠了解“明空不二“的體性,能夠脫離出輪迴。自然就能夠獲得休息,這種休息就是在法界當中休息。

接著為了讓眾生能夠了解自心明空不二的體性,我們發起藉由 4無量心的修持,去發起菩提心。(原文:「發四無量大乘菩提心」)

這 4句偈頌就是我們一邊思惟、一邊修持、一邊唸誦。當修持差不多要終結的時候,要觀想皈依境的收攝,皈依境怎樣收攝?就是先由周圍的佛法僧先融入到中央的蓮師佛父母,接下來上師消融,然後蓮師化光融入我們自己心中,我們再觀想自己化空。

以上我們今天先講到這裡。有十分鐘給各位問問答!

問:「請教仁波切剛才仁波切有講到是如果我們修持佛法的目的(註)是為了要渡過某一種生命上的難關,那麼這個算是一種惡念?那如果像目前台灣爆發 sars傳染病,那我們修持藥師佛希望說藥師佛加持我們,不要讓我們被感染、或者說已經有個人感染sars住在醫院,那每天也是修藥師佛(註).....那這是不是不好的動機?」

答(翻譯):「現在如果我們單單為了自己不要生病、不要被感染,為著這樣子的想法而去修持藥師佛的話,基本上並不是說這樣是一個罪過。現在仁波切沒有說它是罪過,只是說這種心念上動機是不好的,為什麼說它不好?因為你單單以這種我希望我自己能夠好像不要受感染、沒有病痛這樣的心念去修持的話,我們就是單單只有能夠讓自己減少病痛而已,我們沒有辦法能夠從輪迴當中解脫,我們沒有辦法能夠證得佛果。因為他的那種心念非常的狹隘,所以我們說它是比較不好的,它是惡的心念。沒有說好像你用這種心念來念佛好像是罪過惡業 .....並沒有這樣說。

問:「請教仁波切在『 37佛子行』偈誦:隨於何時行何事、應觀自心何相狀、恆繫正念與正知、修利他是佛子行。此偈裡的“正知“與“正念“?」

答(翻譯):所謂的“正念“它就是我們心裡面恆常維繫於一個不忘取捨處,不忘取捨處就是我們什麼應該做的,什麼不應該做的,應該做的是取、不應該做的是捨,我們恆常不忘取捨處,這就是“正念“,就是心維繫在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上面。所謂的“正知“,正知它所講的就是我們恆常的去觀察身、語、意。有點像是偵探這樣一直在探查有沒有做壞事,這樣子恆常的去觀察身、口、意。

問:「請教仁波切像現在很多假乞丐或騙子假扮出家人來斂財,那當我們看到這樣情況的時候,難道我們也是一樣用四無量心去觀修?然後照樣給他們金錢?」

答(翻譯):「首先你要認知一個事情就是說,現在即使你知道他不是乞丐假扮成乞丐,可是現在你給他錢對不對?好像你看他可憐,不管他有沒有錢反正你看他可憐、你給他錢基本上這個事情是善業。他有沒有騙你這個是不管他,你給他錢這個事情是善業。你要先認知!

善業就是好的事情。所以你是以一個假如對他們有幫助這樣一個利益他人的心,所以這個是善業。雖然你知道他要騙你,他不是一個真正的乞丐,可是你心裡想的是我給他這個錢啊,對他會有幫助、他會很開心,而你把這個錢給他嘛!所以對他確實是有幫助的。那你當然就是善業囉。以你的角度做這個事情,它還是善業。」

問:「那仁波切的意思是鼓勵我們這樣做嗎?因為他會一而再再而三做不對的事,因為我們這樣對他?」

答(翻譯):「因為經典裡面講說啊:眾生歡喜即是善,父母歡喜即是孝。現在如果說他們歡喜的話,你能夠做到你就去做,因為它是善業,善業對他們是好?對我們是好?所以和樂而不為。」

問:「請仁波切開示根本上師是哪 3種恩德?」

答(翻譯):「這個所謂的 3種恩德就是傳授給我們“灌頂、教授、口訣“的上師恩。」

問:「請教仁波切既然修持“發心“與“皈依“的皈依境觀想完全一樣,那“發心“裡的四無量心種種次第與觀修的最後目地是什麼?」

答(翻譯):「以這個前方對境的觀想而言,是跟“皈依“的觀想是完全一樣的。而所謂四無量心觀修的次第從“捨、慈、悲、喜“這樣子觀修的用意就是為了能夠讓我們內心升起菩提心。就是藉由這個修持來升起菩提心。」

問:「請仁波切開示上次有提到“氣、脈、明點“轉“法、報、化“ 3身的觀修方法,它是指未來要證得的一種境界,還是我們日常在做前行的觀修方式。」

答(翻譯):「以你目前階段,你在唸到儀軌內文“體性自性 .......“(原文「體性自性大悲壇城中」)這些詞的時候,心裡面去觀修『佛』的這些功德,心裡面去升起信心。」

--------------------------------------------------------------

(註)為利閱讀關於「願菩提心」與「行菩提心」的翻譯記述已歸納整理以免辭義混淆。錄音整理參考如下:

「願菩提心」是立下誓願證得佛果,但這只是希望。

「行菩提心」就是希望將來成就佛果,而立誓修持菩薩行。

凡閱讀、參考、修持、修誦如有任何疑問應請向中心或如法的向 尊貴的仁波切請益。

*.錄音內容凡太口語化之部分,文字皆盡量以維持翻譯原意酌量修飾以免混淆原意以利閱讀。

台北賢徧林佛學中心恭錄 (2005/3/21整理)
吉祥如意



------------------------------------------------------------------------------------------------

No comments: